老南寧·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倉西門正式揭幕。廣西新聞網記者 藍于涵 攝
老南寧·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倉西門正式揭幕。廣西新聞網記者 藍于涵 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1月28日訊(記者 藍于涵)1月28日,老南寧·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倉西門正式揭幕,隨著城門的徐徐打開,倉西門城樓重現于邕江畔。經過修繕的新會書院、新華街水塔、兩湖會館、南寧商會舊址等具有歷史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的地標也將全新亮相。
據悉,倉西門始建于宋朝,又名鎮遠門,位于今民生路與解放路交接處,歷史上的倉西門始建于宋朝,之所以叫倉西門,是因為城門附近有儲糧倉,位于現今的民生路西段,也被稱為倉西門大街。倉西門是三街兩巷二期項目中復建的古城門樓,較高程度還原倉西門嶺南傳統古建筑特色,是邕城的重要歷史記憶。倉西門的重現不僅是南寧市歷史文脈的傳承,也是南寧市對加強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活化與利用,“打造生態宜居城市,挖掘南寧特色文化”精神的貫徹落實。
此次倉西門揭幕儀式暨沉浸式國風街市活動是結合倉西門始建于宋代這一歷史淵源而定制的主題文化活動,真人古裝NPC角色扮演,商販、書生、雜耍藝人,往來熙攘,最大程度還原古代街市場景,倉西門的時光隧道開啟,重現宋城國風的盛景。
據介紹,三街兩巷是南寧市首個致力于打造具有鮮明老南寧歷史文化特色的文旅項目,由南寧威寧集團建設運營。自2018年12月開街以來,南寧威寧集團始終堅持保護和傳承老南寧歷史文化遺產,通過“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的開發方式,充分挖掘、提煉“老南寧”的歷史人文精髓和建筑風貌特征,在原址上保護、修繕“三街兩巷”,復建城隍廟,還原“沿街商業騎樓、內部巷道民居”的傳統建筑組織形式,創新多元業態板塊,展現極具老南寧特色的人文歷史底蘊,重塑老南寧記憶,延續老南寧文脈,再現老南寧自明清到民國的百年商埠繁華盛景。
目前,三街兩巷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第三批自治區級歷史文化街區、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自治區級步行街、廣西旅游休閑街區,以及廣西十佳夜游文化街區和南寧市第一批歷史建筑,累計接待游客超過900萬人次。